隨著自貿區建設的深入發展,機床中心將發展為集機床展示、演示、零部件倉儲分撥、檢驗檢測、技術培訓、融資租賃、財務結算等服務功能于一體的智能制造產業服務基地。
10個人的工作團隊,30億美元的進口貿易總額,110多家企業入駐,全國進口機床及工具的近兩成貿易額在這里。成立于2009年的外高橋國際機床展示貿易中心進入“自貿區時代”后,創新的步伐越來越快。距離本報記者上一次的走訪不過4個月,值得機床中心副總經理郭永健如數家珍般的“可復制”經驗又多了幾條。而隨著自貿區建設的深入發展,機床中心將發展為集機床展示、演示、零部件倉儲分撥、檢驗檢測、技術培訓、融資租賃、財務結算等服務功能于一體的智能制造產業服務基地。
加工精度達發絲三分之一
在機床中心的4幢紅磚小樓中,來自美國、德國、瑞士、意大利等國的110多家機床企業已經入駐。不聞機器轟鳴聲,不見周圍地面有油污,只有瑞士風格、德國風味的時尚裝修,以及在恒溫新風環境下,加工精度可達頭發絲三分之一的精密機床正在運轉。但在這個看似安靜的貿易中心,去年實現進口貿易總額約30億美元,約占全國進口機床及工具貿易額的19%.
作為機床中心的當家人,郭永健告訴記者,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后,機床中心的入駐企業從76家增加到了110家,目前占地面積為3.5萬平方米的一期已經基本爆滿,6.5萬平方米的二期工程將于明年三月底開工,屆時總面積將達到10萬平方米。
“全球排名前六位的機床企業已經全部入駐機床中心,美國、德國、瑞士、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亞、西班牙這七個國家排名第一的機床企業都在我這里。”以高端機床及工具行業為主的機床中心,已經在行業內打出名氣,即使二期尚未開建,就已經有外國公司前來問詢考察。“美國第三大的機床企業Hurcu將于10月7日考察機床中心。”
業內知名企業找上門,機床中心為什么能這么牛?郭永健說,這是因為機床中心已經確立了以保稅展示、展品物流、零部件分撥、產品驗收、專業培訓和技術交流為核心的服務體系,為客戶帶來實實在在的貿易便利化,形成了良性循環。
“阿奇。夏米爾集團今年1月13日開業,上半年某款機床的銷售額同比增長70%.美國最大的機床制造商哈斯自動化公司,去年全年在中國銷售了1200臺左右的機床,今年上半年的銷售數字已經達到了約1050臺。這些都是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后,機床中心帶來的發展機遇。”
首創進口機床現場法定檢驗
幾百元一箱的進口水果要進入中國市場,必須在入關前完成檢驗檢疫,但價值數百萬元的進口機床,卻依舊采取客戶屬地檢驗的傳統粗放型模式,往往在交易過程中產生糾紛。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從今年6月中旬開始,機床中心依托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的新政策,首創了進口機床現場法定檢驗及采信第三方檢測報告,直接改變了進口機床客戶屬地檢驗的傳統方式,不僅使貿易更加便利化,同時也可以有效杜絕問題產品從自貿區進入國內市場,真正體現“既要放開,又要管住”的總體要求。
“比方說,一臺進口機床從美國賣到山東,經過國際海運后來到港口報關,用卡車長途運輸到山東,這么長的一段旅程中,這類精密度極高的機床難免會受到損傷,影響到使用安全性能。”郭永健告訴記者,由于法定檢驗的環節放在客戶屬地,美國公司和山東客戶往往會就機床的性能損傷責任產生糾紛,事實上問題究竟是發生在美國工廠,還是海運、陸運的過程中很難鑒定。
因此當機床仍處于“境內關外”的上海自貿試驗區內時,是進行法定檢驗最公平的地方。“從售后檢測變為售前檢測,能夠保護買賣雙方的合法利益,避免產生糾紛。檢驗檢疫部門已經認同這一做法,并采信第三方檢測報告。”郭永健透露,從6月中旬至今,指定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已經為機床中心的7家客戶、20余臺機床出具了檢測報告,為了提供便利,提高效率,該機構將在機床中心設立現場辦公點,這一舉措獲得國外客戶的歡迎和“點贊”。
為制造業培養“灰領”人才
在機床中心的教室里,一場為期三天的培訓課程這兩天正在進行中。原來作為服務體系中的一環,機床中心已與德國、瑞士知名的機床職業培訓機構合作,在機床中心建立了機床應用技術培訓基地。
“高端機床的精密度高,功能復雜,一般的產業工人只能發揮出它30%、40%的功能,白白浪費了其數百萬元的售價。因此我們和德國、瑞士的機床職業培訓機構合作,他們派出工程師和專家,為中國制造業培養高素質的‘灰領’人才。”郭永健告訴記者,盡管我國制造業規模巨大,但能夠操作高端機床的人才卻有著巨大缺口,因此職業技能的培訓很有意義。“下一步我們將在機床中心建立上海兩家知名大學的實習基地,相關專業的學生可以上機操作,接觸到國際一流的先進機床。”
此外,根據社會服務業領域的擴大開放措施,上海自貿區內允許舉辦中外合作經營性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機床中心計劃在明年下半年,開辦面向社會的非學歷性職業技術培訓基地目前正在進行辦學資質的申請等前期準備工作。
融資租賃促進再制造行業發展
依托自由貿易試驗區的一系列金融政策,機床中心建立了為進口機床客戶提供融資租賃服務的融資平臺。而在融資租賃的背后,機床再制造行業的發展也在培育和醞釀中。
“每時每刻都有融資租賃業務在發生。”郭永健表示,隨著自貿區金融細則的公布,已經有20多家融資租賃公司注冊在機床中心,他們原本著眼于飛機輪船等大宗貨物,但機床行業的高附加值如今也很有吸引力。
“歐美市場上,機床銷售額的60%是通過融資租賃完成的,而國內只有二三成,這其中還是以國產機床為主。主要是因為配套服務不齊全造成的高成本。”為此機床中心引入中國銀行自貿區支行等多家銀行和金融機構,為客戶量身定制進口機床融資租賃方案。“通過自貿區內的銀行,企業融資成本將進一步降低,原本的一年期利率是12%,現在可以有明顯的降低。”
事實上,金融與貿易相結合除了直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和國內客戶的采購成本,同時還能促進機床再制造行業的發展。“5年租賃期滿后,這架機床的性能已經跟不上新產品的要求,如果能將其轉移到具有改裝資質的第三方企業,就能升級控制系統中的某些功能,重新獲得價值。這不僅能夠幫助國內制造業大幅降低成本,也將增速機床再制造行業的發展。”
郭永健展望,在進口機床進入中國市場的每一個階段,都能從中看到機床中心服務創新的身影。最終將其建設成為集機床展示、演示、零部件倉儲分撥、檢驗檢測、技術培訓、融資租賃、財務結算等服務功能于一體的智能制造產業服務基地。
記者札記
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的第一年,我兩次來到機床中心采訪,一次是5月,一次是9月,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不是因為有多少世界級機床巨頭入駐其中,也不是因為30億美元的進口貿易額,而是因為這里旺盛的創新力量和堅定的創業決心。在成稿之前,我更欣喜地獲悉,在自貿區掛牌一周年之際,機床中心從數千家企業中脫穎而出,作為專業平臺之一,入選上海自貿試驗區“創新企業成功案例”。
2014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致開幕辭時,提出要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新浪潮,形成“人人創新”“萬眾創新”新局面。
作為隸屬上海外高橋國際貿易營運中心有限公司的十大貿易平臺之一,成立于2009年的機床中心不能說是“草根創業”,但也絕不是“高帥富”的玩票。從最初的4人組合,到如今的10人團隊,這支由年輕人組成的隊伍在短短四年間就做出了國際名氣,去年更成為外高橋營運中心下屬十大運營平臺中各項經濟指標的第一名。
“過一個月再來,我還有新東西給你看。”機床中心副總經理郭永健如是說。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后,機床中心的“新東西”就好像跑起了接力賽。利用海關、檢驗檢疫、銀行等多部門、多機構的制度創新,“開創”“首創”的做法一個接一個。由政府制度創新帶來的企業經營創新,正在上海自貿試驗區中開花結果,也是改革推動開放,改革促進發展的真實體現。
萬涓細流終將匯集成河,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裂變出的巨大新能量,也一定會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又一輪發展的原動力。